|
文章詳情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的原理是什么樣的發表時間:2025-07-17 21:49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的原理是什么樣的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通過物理吸附、化學吸附或氫鍵作用,選擇性捕獲磷石膏中的硅質、鐵質、有機質等雜質顆粒,使其疏水化并上浮分離,從而實現脫色增白。其核心原理及成分作用如下: 一、核心作用原理 選擇性吸附 捕收劑分子通過物理吸附(如范德華力、靜電作用)或化學吸附(如共價鍵、氫鍵)與雜質顆粒表面結合,改變雜質表面的親疏水性。 例如,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通過氫鍵和靜電作用吸附在SiO?表面,使SiO?疏水化并上浮,實現脫硅。 疏水化與泡沫浮選 捕收劑使雜質顆粒表面疏水,同時起泡劑在礦漿中形成穩定泡沫,疏水化雜質顆粒附著于泡沫表面并上浮,與親水性磷石膏分離。 例如,柴油作為疏水化劑,環烷酸皂作為吸附劑,起泡劑提供穩定泡沫,三者復配可高效脫除有機質和礦泥。 化學沉淀與旋流分級協同 反浮選后,通過調節礦漿pH至堿性(如pH>11),使水溶性磷、氟轉化為難溶性磷酸鈣、氟化鈣等細顆粒物質,再利用旋流分級根據粒徑差異分離雜質。 殘留捕收劑可輔助分離過程,如柴油減小礦漿顆粒間作用力,加速難溶性物質與磷石膏的分離。 二、關鍵成分及其作用 胺類捕收劑 代表成分:脂肪胺(如十二胺、十四胺)、混合胺、伯胺、叔胺。 作用:通過胺基(-NH?)與SiO?表面靜電吸附或氫鍵作用,實現脫硅。 案例: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可使磷石膏中SiO?含量從3.68%降至1.98%,脫除率達78.57%。 皂苷類捕收劑 代表成分:無患子皂苷、茶皂苷、薯蕷皂苷。 作用:分子一端含極性羧酸基團,另一端為疏水環烷基團,通過化學吸附捕獲帶電荷礦泥和細顆粒碳,同時疏水端增強顆粒疏水性。 案例:無患子皂苷復配體系可使磷石膏白度從32%提升至67%,品位(CaSO?·2H?O含量)從91%提高至97.9%。 酯類捕收劑 代表成分:磷酸三丁酯(TB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油酸甘油酯。 作用:磷酸酯基團(-PO?)與雜質表面化學吸附,形成疏水膜,耐酸性強,適用于強酸性條件。 案例:磷酸三丁酯在pH=1-2的強酸性條件下仍能穩定作用,同步脫除SiO?、鐵質和有機質。 季銨鹽類捕收劑 代表成分:十二烷基二甲基(乙基芐基)氯化銨、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 作用:含乙基芐基官能團的季銨鹽通過氫鍵和靜電作用選擇性吸附在石英表面,改變其可浮性。 案例:十二烷基二甲基(乙基芐基)氯化銨可實現“一步法”高效除雜,使磷石膏白度從33-35%提升至61-67%。 復配型捕收劑 代表成分:胺類+磷酸酯類、皂苷類+酯類、季銨鹽類+起泡劑。 作用:通過多種藥劑協同作用,增強對復雜雜質的捕收能力。 案例:柴油、環烷酸皂、起泡劑按1:7:2比例復配,可高效脫除有機質和礦泥,同時殘留藥劑輔助旋流分級分離難溶性物質。 三、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 高效選擇性 新型捕收劑(如含乙基芐基官能團的季銨鹽)對石英的選擇性吸附能力顯著強于石膏,可實現高硅磷石膏中硅雜質的高效脫除。 耐酸耐溫性 酯類捕收劑在強酸性或高溫條件下仍能穩定作用,適應不同磷石膏浮選工藝需求。 綠色環保性 皂苷類捕收劑來源于天然植物,易降解且無毒,符合現代選礦藥劑的環保要求。 協同增效性 復配型捕收劑通過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協同作用,可同步脫除多種雜質(如SiO?、鐵質、有機質),簡化工藝流程并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