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微生態水質調節劑名詞解釋發表時間:2025-08-10 23:12 微生態水質調節劑名詞解釋 微生態水質調節劑是利用微生物菌種或微生物與酶的混合體等微生物制劑,通過改善水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和促進有益微生物繁殖等手段,調節水體生態平衡、改善水質的一類制劑。以下是對其的詳細解釋: 一、主要成分與類型 主要成分:包括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蛭弧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單一菌種或復合菌群。例如光合細菌能分解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芽孢桿菌可分解大分子有機物,乳酸菌通過產生有機酸抑制病原菌。 常見類型:制劑形式涵蓋水劑和粉劑,部分產品通過特殊工藝延長有效期,如粉劑光合細菌有效期可達12個月,水劑硝化細菌有效期為7-10天。 二、作用機制 水質凈化:通過分解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降低化學需氧量,減少有機物污染。例如光合細菌可使氨氮和亞硝基氮去除率達90%以上。 生態調控: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促進有益微生物形成優勢種群,維持水體生態平衡。如EM菌通過共生增殖關系組成穩定微生態系統,增加溶解氧并降低有毒物質含量。 疾病預防:部分菌種通過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長,增強養殖對象免疫力。例如乳酸菌分泌的有機酸可降低腸道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動。 三、應用特點 環境友好性:具有無毒副作用、無污染、無殘留的特性,符合綠色環保型水質調節劑的發展趨勢。 經濟高效性:通過改善水質提高養殖對象生長速度和單畝產量,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成本。例如羅氏沼蝦養殖中使用EM菌后上市時間提前10天以上,單產提高10%。 使用靈活性:可根據水體理化因子(如溫度、pH值、溶解氧)調整菌種選擇和施用方式,例如光合細菌宜在水溫20℃以上、pH偏堿(7.5-8.5)時使用。 四、使用注意事項 菌種適配性:需根據水體條件選擇適宜菌種,如硝化細菌需提前使用且避免強光照射,芽孢桿菌使用前需活化培養。 濃度控制:施放需達到有效濃度并維持優勢菌群,例如池塘使用光合細菌時每立方米水體初始投加2-5克,后續每20天補充1-2克。 條件營造:需創造適合菌種生長的環境,如使用芽孢桿菌時保持水體溶氧量,施用硝化細菌時注意水中溶解氧含量及光照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