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閉路循環水系統阻垢緩蝕劑有哪些作用呢啊發表時間:2025-08-10 21:44 閉路循環水系統阻垢緩蝕劑有哪些作用呢啊 閉路循環水系統阻垢緩蝕劑的核心作用是防腐蝕、防結垢、分散懸浮物及生物控制,具體如下: 一、防腐蝕:延長設備壽命 作用機制: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保護膜,隔絕水與金屬的直接接觸,抑制電化學腐蝕反應。例如,有機膦酸鹽類藥劑(如ATMP、HEDP)可與鐵離子結合生成螯合物,覆蓋金屬表面;鋅鹽類藥劑通過沉積形成鈍化膜,減緩腐蝕速率。 應用場景:保護碳鋼、銅合金、不銹鋼等材質的設備,如換熱器、管道、冷凝器等,避免因腐蝕導致的設備損壞和泄漏風險。 二、防結垢:提升系統效率 作用機制: 螯合增溶:與水中的鈣、鎂離子結合,形成穩定絡合物,阻止其與碳酸根、硫酸根等結合生成水垢。例如,聚羧酸類藥劑(如PAA、HPMA)可分散碳酸鈣微晶,防止其聚集。 晶格畸變:干擾垢晶體的正常生長,使其結構疏松易脫落。例如,膦羧酸類藥劑(如PBTCA)可吸附在垢晶表面,改變晶體形態。 應用場景:防止換熱器、鍋爐等設備表面結垢,維持高效傳熱性能,減少因結垢導致的能耗增加(結垢1mm可使傳熱效率下降20%-30%)。 三、分散懸浮物:保持系統清潔 作用機制:通過靜電斥力或空間位阻效應,使水中的微粒(如鐵銹、泥沙、生物黏泥)保持分散狀態,避免沉積堵塞管道。 應用場景:清理系統中的沉積物,減少清洗頻率,保障水流順暢,避免因堵塞導致的系統壓力升高和設備損壞。 四、生物控制:抑制微生物滋生 作用機制:部分藥劑含殺生劑成分(如異噻唑啉酮、溴氯海因),可破壞微生物細胞膜結構,抑制藻類、細菌繁殖,防止生物污垢形成。 應用場景:避免生物黏泥附著在設備表面,減少微生物誘導腐蝕(MIC)風險,保障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五、綜合效益 經濟效益: 節能降耗:提高換熱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如電力行業可降低煤耗5%-10%)。 延長設備壽命:減少腐蝕和結垢導致的設備更換頻率,降低資本支出。 降低維護成本:減少清洗、檢修次數,節省人工和材料費用。 環境效益: 減少排污:通過提高濃縮倍率(從2-3倍提升至5-6倍),減少廢水排放量。 環保合規:使用低磷或無磷配方,避免水體富營養化,滿足環保排放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