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呢發表時間:2025-07-19 20:31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呢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通過選擇性吸附雜質、改變其表面親疏水性,結合氣泡攜帶實現雜質分離,其作用原理及關鍵指標如下: 一、作用原理 選擇性吸附與表面改性 捕收劑分子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優先吸附在磷石膏中的雜質表面(如有機物、SiO?、Fe?O?等),使其表面疏水化。例如: 環烷酸皂:一端為極性羧酸基團,另一端為疏水環烷基團,可吸附帶電荷的礦泥和碳顆粒,同時與柴油協同作用增強疏水性。 離子液體MY:與石英表面發生化學吸附,使石英表面電位正移(最大達51.49 mV),而與石膏作用微弱,實現選擇性分離。 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通過物理吸附和氫鍵作用吸附在SiO?表面,實現脫硅。 氣泡攜帶與浮選分離 在反浮選充氣過程中,起泡劑(如MIBC)產生大量穩定泡沫,疏水化的雜質顆粒附著在氣泡上浮至礦漿表面,形成泡沫層被刮出,而親水性的磷石膏顆粒則留在礦漿中,完成脫色提純。 二、關鍵作用指標 選擇性 雜質脫除率:捕收劑需對目標雜質具有高選擇性吸附能力,減少對磷石膏的夾帶。例如: 離子液體MY在pH=7、用量150 g/t時,SiO?脫除率顯著,磷石膏回收率達96.94%。 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用量100 g/t時,SiO?脫除率達78.57%,磷石膏純度提升至92.17%。 吸附效率與用量 藥劑用量優化:需平衡成本與效果。例如: 柴油、環烷酸皂、起泡劑比例為1:7:2時,可有效脫除有機質和礦泥。 FG系列脫色劑建議噸原礦添加量為0.3-0.6 kg,殘留量小,利于后續濃密、過濾。 pH適應性 礦漿pH影響:不同捕收劑需特定pH范圍以發揮最佳效果。例如: 酸性條件(pH=1-2)下,柴油+環烷酸皂體系對有機質脫除效果更佳。 中性條件(pH=7)下,離子液體MY對石英的選擇性吸附能力最強。 泡沫性能 起泡性與穩定性:起泡劑需提供穩定、流動性好的泡沫,便于雜質攜帶與礦漿輸送。例如: FG系列脫色劑起泡性良好,尾礦泡沫脆,利于管道輸送。 MIBC用量150-300 g/t時,可產生足夠泡沫量,確保浮選效率。 殘留量與環保性 藥劑殘留控制:需滿足后續加工要求。例如: FG系列脫色劑在磷石膏中殘留量小,不影響濃密、過濾等操作。 離子液體MY可生物降解,符合綠色環保標準。 三、典型工藝效果 以某專利技術為例,其反浮選脫色工藝參數及效果如下: 礦漿pH:2以下(硫酸調節) 捕收劑用量:ZC-10 0.3 kg/t原礦(柴油、環烷酸皂、起泡劑復配) 起泡劑用量:MIBC 80 m3/h 處理效果: 磷石膏白度從22.16%提升至34.05%(進一步磨礦后可達55.68%)。 SiO?含量從3.68%降至1.98%,脫除率78.57%。 磷石膏精礦產率92.2%,CaSO?·2H?O含量94.7%,滿足建材原料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