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是什么原理發表時間:2025-07-16 23:11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是什么原理 磷石膏反浮選脫色捕收劑的作用原理基于選擇性吸附、化學吸附與氫鍵作用、表面電位調控、殘留藥劑協同作用,通過物理與化學手段協同實現雜質分離與磷石膏提純,具體如下: 一、選擇性吸附與表面性質改變 分子結構特性:捕收劑分子通常具有雙親結構,一端為極性基團(如羧酸基、氨基),另一端為疏水基團(如環烷基、長鏈烷基)。這種結構使其能夠選擇性地吸附在磷石膏中的雜質顆粒表面,如有機物、鐵鎂氧化物、石英等。 表面性質改變:通過捕收劑的吸附作用,雜質顆粒的表面性質發生改變,從親水性變為疏水性。這種改變使得雜質顆粒在礦漿中更容易與氣泡結合,為后續的浮選分離提供了條件。 二、化學吸附與氫鍵作用 離子液體捕收劑:近年來,離子液體因其優秀的性能在浮選中被引入作為反浮選藥劑。例如,離子液體MY與石英作用后,表面電位正移最大可達51.49mV,而與石膏作用后表面電位僅略微增加。這種選擇性吸附導致石英疏水性提高,進而改變了石英的可浮性能。紅外光譜分析結果顯示,石英與離子液體MY作用后產生了新的特征峰,說明離子液體在石英表面發生了化學吸附。 氫鍵作用:捕收劑與雜質顆粒之間還可能通過氫鍵作用結合,進一步增強吸附效果。這種化學吸附與氫鍵作用的協同作用,使得捕收劑對雜質顆粒具有更強的捕收能力。 三、表面電位調控與選擇性分離 Zeta電位測試:通過Zeta電位測試可以研究捕收劑對礦物表面電位的影響。例如,離子液體MY與石英作用后,石英表面電位顯著正移,而與石膏作用后表面電位變化較小。這種表面電位的差異使得捕收劑能夠選擇性吸附在石英表面,實現磷石膏與石英的高效分離。 粒徑差異分離:在反浮選過程中,通過調節礦漿pH值,使水溶性磷、氟轉化為難溶性的磷酸鈣、氟化鈣等細顆粒物質。由于這些難溶性物質的顆粒較為細?。皆?0μm以下),而磷石膏的粒徑在20-60μm之間,石英顆粒粒徑在74μm以上。因此,根據粒徑的差異,通過旋流分級的效果可將難溶性物質、磷石膏、石英分離開來。殘留的捕收劑對分離難溶性物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殘留藥劑的協同作用 殘留起泡劑:在旋流分級過程中,殘留的起泡劑在旋流的作用下會產生一定的氣泡。這些氣泡有助于將粒徑小于20μm的磷酸鈣、氟化鈣等難溶性物質、磷石膏和石英混合物分離開來。 殘留柴油:殘留的柴油(非極性油)使礦漿顆粒之間的作用力減小,能更快地將不同粒徑的顆粒分離開來。這種殘留藥劑的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浮選分離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