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磷石膏反浮選劑有哪些種類發表時間:2025-07-09 22:05 磷石膏反浮選劑有哪些種類 磷石膏作為磷化工產業的核心副產物,全球年產量超3億噸,但其含硅、有機質、可溶性氟等雜質嚴重限制了資源化利用。反浮選技術通過選擇性分離雜質礦物,成為提升磷石膏純度的關鍵手段,而反浮選劑的種類與性能直接影響凈化效果。本文系統梳理磷石膏反浮選劑的五大類別,結合典型案例解析其技術特性與應用場景。 一、傳統陽離子捕收劑:從伯胺到季銨鹽的迭代 傳統反浮選體系以陽離子捕收劑為主,通過靜電作用吸附于硅雜質表面。伯胺類(如十二伯胺)因價格低廉被廣泛應用,但存在泡沫粘附性強、分散性差等問題,導致浮選效率受限。例如,十二伯胺在pH=2-5時對SiO?的捕收能力較強,但需配合水玻璃等抑制劑防止石膏上浮,且藥劑用量較高。 季銨鹽類捕收劑通過增強靜電作用力顯著提升浮選性能。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銨可使石英表面Zeta電位從-45mV升至+6mV,而石膏僅從-30mV升至-25mV,實現選擇性分離。在鄂西高硅磷石膏處理中,季銨鹽類藥劑使SiO?脫除率達78.57%,但成本較高。 創新突破:通過引入芐基官能團開發新型共反浮選藥劑PG-1,實現硅、有機質及可溶性氟的同步脫除。PG-1在云南磷石膏處理中,使白度從65%提升至91%,純度達96%以上,滿足建材級標準。 二、離子液體:綠色化學的突破性應用 離子液體因其低揮發性、高選擇性和環境友好性,成為磷石膏反浮選領域的研究熱點。嚴強團隊以離子液體MY、MZ為捕收劑,在pH=7、MIBC用量150g/t條件下,通過一次反浮選獲得CaSO?·2H?O品位93.35%、回收率96.94%的精礦。機理研究表明,離子液體通過化學吸附選擇性改變石英表面電位,實現石膏與硅雜質的高效分離。 技術優勢:離子液體MY在礦漿pH=7時仍保持高效脫硅能力,突破了傳統陽離子捕收劑對酸性條件的依賴,且尾礦中殘留藥劑濃度低于0.5mg/L,滿足環保要求。 三、復合型捕收劑:性能優化與成本平衡 復合型捕收劑通過多組分協同作用,兼顧浮選效率與經濟性。朱鵬程團隊開發的浮選劑通過“一粗一精”柱選工藝,使磷石膏純度達95%以上,產率較浮選機提高8%。礦冶科技集團研發的醚二胺基復合捕收劑,含醚二胺40-60wt%、氧化石蠟皂10-20wt%等成分,在pH=5-6條件下實現硅脫除率超85%,且藥劑用量較傳統體系降低40%。 典型案例:湖北海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HLT-931反浮選劑,以表面活性劑和改性脂肪胺為復配組分,適用于柱浮選或槽浮選,浮沫易沖洗,在磷石膏粗選或精選中表現優異。 四、功能化藥劑:靶向吸附與智能響應 功能化藥劑通過引入特殊官能團實現靶向吸附。陳遠志團隊采用硫酸耦合硅烷偶聯劑對磷石膏中硅類和有機質進行吸附聚集,使白度從65.19%提升至91.91%。張佳妮團隊以廢機油為捕收劑,通過疏水作用脫除硅與有機質,在礦漿濃度20%、廢機油用量40g/t條件下,獲得品位97.54%、白度63.43%的精礦。 前沿探索:智能響應型藥劑(如pH/溫度雙敏感聚合物)正在研發中,未來有望實現浮選過程的精準調控。例如,某新型藥劑在pH<4時選擇性吸附硅雜質,pH>6時自動解吸,可循環使用,顯著降低處理成本。 五、共反浮選體系:多雜質協同脫除 針對磷石膏中硅與有機質共存的問題,共反浮選技術通過單一流程實現多雜質同步脫除。王進明團隊采用“一反一正”浮選工藝,以甲基異丁基甲醇為反浮選起泡劑脫除礦泥,再以十二胺為正浮選劑提純石膏,最終獲得純度96.5%、白度超50%的產品。專利技術進一步優化了共反浮選藥劑組合,以烷基二甲基叔胺為捕收劑、醇類為起泡劑,在pH=1.5-3.5條件下實現硅與有機質的協同脫除,工藝簡化且成本降低30%以上。 技術突破:某企業開發的共反浮選藥劑通過“兩反兩正”流程,使磷石膏白度由35%提升至74.5%,品位(以CaSO?·2H?O計)由90%升至98.2%,兼具起泡劑性能,適應強酸環境。 結語 磷石膏反浮選劑正朝著高效化、綠色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傳統陽離子捕收劑通過結構優化持續提升性能,離子液體與復合藥劑突破了高硅磷石膏的脫除瓶頸,而功能化藥劑則為智能化浮選提供了可能。未來,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深化,低成本、高選擇性的新型浮選劑將加速磷石膏從工業廢渣向高值化材料的轉變,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